发布日期:2023-08-16
浏览次数:181
“我们团队认同‘到2100年,全球将有多达55亿人面临水污染的威胁’这个观点。”
记者日前走进澳门37000Cm威尼斯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实验室,专访了深耕于水体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领域的林建伟教授,了解水环境治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近十年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了23.8%,2022年达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林建伟说,“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内陆湖泊全球同题
据介绍,内陆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许多国家和政府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并已成为全球性挑战。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和磷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藻暴发,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环境,降低水体功能,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林建伟解释。另外,蓝藻水华产生的藻毒素和藻源性嗅味物质还将直接影响饮用水安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而一旦藻类进入饮用水处理工艺,还会影响水厂净化工艺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导致给水厂供水量大幅度减少。
气候变化带来的次生灾害增加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区域降雨变化也会造成大量营养盐被冲刷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加速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对全球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总磷污染不能忽视
林建伟告诉记者,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富营养化、饮用水源地污染、地下水与近海海域污染、新污染物、生态用水短缺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蓝藻水华、水生态失衡问题依然存在。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日益增加,大量含磷废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不夸张地说,总磷污染已经成为现阶段水治理环节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湖泊、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中磷的来源分为两大类。”林建伟分析,其一是外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商业污水、农业污水、地表径流、大气沉降等;其二是内源,也就是位于水体底部底泥磷的释放。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外源磷输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底泥磷释放仍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内源磷污染“对症治疗”
“我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环境功能材料研发与应用。”近年来,林建伟团队围绕水土界面磷迁移转化过程与机制、内源磷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新型磷钝化材料研发与吸附水中磷酸盐特征及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前不久,林建伟课题组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水研究》(Water Research)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水铁矿和磁铁矿联合添加和覆盖对底泥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对于联合应用水铁矿和磁铁矿控制底泥磷释放至关重要。
研究中,林建伟团队开发了一个基于水铁矿和磁铁矿回收便利的活性覆盖系统,制备简单、应用方便,且可重复利用,能够有效回收磷资源。“既能回收磷资源,实现磷资源‘变废为宝’,也对环境友好,这会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水体内源磷释放控制方法。我们团队将会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努力。”
林建伟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选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体的磷输入量,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新民晚报,2023年8月15日,记者:郜阳)